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中的应用及思考——以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例

弘博网 2023-10-07


2021年7月28日,由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主办,RE睿·国际创忆馆承办的遗产地数字博物馆体系构建及实践应用沙龙研讨会在首钢RE睿·国际创忆馆成功举办。会议现场连线了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展示改造提升项目的负责人周霖分享古建筑博物馆数字实践应用的历程与从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展示改造提升项目由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和清华大学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共同打造。保国寺保护利用案例荣获浙江省第三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展示斩获第十五届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现将文字稿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保国寺的价值与博物馆面临的挑战



保国寺是宁波唯一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木构之一,大殿至今已经有1008年,是印证宋代建筑制度的范式标本,见证了区域建筑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拥有文保和博物馆双重身份的保国寺如何做到对建筑及其承载文化价值的阐释、引导公众树立起传承保护古建观念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自信的?这是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策展人的使命和责任。



保国寺于2005年起确认博物馆的发展定位,在2013年保国寺千年大庆时完成第一次基本陈列。随后在2020年,“四明伟构——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正式向公众全面开放,并凭借此次的陈列改造提升工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获评浙江省第三届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和第十五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其实,通过第一次的陈列经历,我们就发现了在古建筑中做展览是有极大挑战的,对此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是古建筑专题博物馆,涉及大量专业术语,且大多晦涩难懂,让公众难以理解。

 

第二,由于是利用原有的古建筑本体做展厅,因此受到很多制约,如梁柱分布较密,建筑高度不够、自然光环境复杂等等。

 

第三,保国寺地处山间平地,潮湿的自然环境对展品和陈列装饰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陈列改造本身对古建筑就有一定程度的伤害。



“原创+数字化”,陈列改造直面挑战


保国寺是如何通过这次的陈列改造提升项目,直面挑战,展示古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的呢?我将从两个大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原创性展示,以丰厚研究成果为基础,诠释古建历史文化价值。本次展览以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及其学术团队近20年的专业研究为基础,将其深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深入浅出地对保国寺的保护研究进行了一次更为全面的展示。深挖文化内涵,以保国寺大殿本体价值的再认知为核心,通过大历史观下的叙事策展思路,将古建筑的文化体验、空间体验、情感体验还原回其所在的历史时空,再从“海丝”视角和背景出发,多维度地释读保国寺所代表的地域建筑文化对海外的传播影响。让公众在直面宋代建筑震撼人心的雄浑精巧之美的同时,了解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多样性展示,以数字呈现手段为依托,突破古建展示空间局限。本展在保障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借鉴“数字圆明园”等展示项目的实践经验,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相结合,既向观众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古建筑空间,又结合多维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翻译,打造出“可体验、可参与、可释读”的观展体验,使观众“看得懂,能触摸,记得住,有感悟”,解决了传统建筑空间的局限性与观众观展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多种展示手段结合,减少对古建筑本体的干预


本展通过七种数字展示与六种陈列展示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AR增强现实,全域沉浸影像,三维互动游戏等数字手段,带领观众沉浸在我们展示的内容中。与此同时,也做到了对古建筑本身的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展示。以下是其中五个展厅的简单介绍和体验模式说明。 天王殿作为本展的序厅,在游客尚未踏入展厅之时,远远就会被展厅正中极具裸眼3D效果的影片震撼和吸引。再配合两侧的沙盘和展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为了保留大殿宋代的格局和面貌,我们采用原真性的展示手段,尽可能减少到建筑本体的干预,但同时,我们通过AR虚拟现实互动的形式,拉近了游客和大殿的距离。



观音殿以更加深度的视角详述了保国寺同宋代的关联。通过数字交互体验的形式,让游客在参与学习、体验游戏、启发思考中理解“保国寺是一部活着的宋代历史”。 藏经楼则是通过多媒体全沉浸的体验方式,让游客在漫步探索中重走海丝之路,了解保国寺及其所代表的宋代营造技艺如何远播东亚并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 在非遗木作体验展厅里,游客可以认识传统木作工具,触碰互动体验设备来探索古建筑的奥秘。这个展厅也是我们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的课堂之一。



回顾之前提到的三个挑战,我们通过对深度研究的成果转化解决了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问题,用数字展陈手段打破古建筑原有空间的限制,利用数字展陈形式的可逆性特点减少反复装修对古建筑造成的影响。对比过去“图文+展品”的传统展陈形式,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丰富了传统展示手段,更给很难获取到展品的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展示思路。 以保国寺为例,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我们苦于不知道如何向公众更好地解读保国寺的大殿,图文展示枯燥无味,博物馆的展陈工作陷入瓶颈,无法取得突破。但完成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那些过去我们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专业术语,通过数字介入变得更加生动,充满趣味和互动。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心就是如何更好将展陈内容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找到每个知识点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用科技辅助文博,用实践积累经验


刚刚谈到这么多关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方面的应用优势,接下来我谈几点思考:

 

第一,虽然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丰富了展览展示的形式,但博物馆展陈仍应以内容为核心,人们如果把关注点只放在数字化展陈形式上,或者一味追求数字化带来的酷炫感、现代感,而忽略内容本身,展览最终就会演变成为一场没有灵魂的炫技表演。

 

第二,博物馆数字化的展陈对类似于古建筑遗址的博物馆相较于传统展陈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参观过睿·国际创忆馆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体会。数字化对遗产本身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随着数字化的介入,数字化设备逐渐增多,这增加了博物馆对设备保养维护的工作量,对安防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很多科技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数字设备尤其是互动体验设备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后来来不及维护。此外,设备的大量购入对博物馆的用电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保国寺所处的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数字技术引入博物馆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使用,如果要引入,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有预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数字展示的最终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博物馆最终想要呈现的效果。首先,数字展陈的制作成本远高于传统展陈。其次,传统展陈主要是平面设计和空间布局,数字展陈在传统展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数字化的形式设计。而设计本身存在难以描述,沟通困难等特点,这就要求博物馆和设计制作单位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

 

以上就是我关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应用的几点思考。当然,数字技术将来会在文博领域越来越普及,不仅仅在展陈方面,还有文物管理和保护上,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博物馆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总结当下的实践经验,并且培养相应的数字化团队,推行数字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使数字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展陈和文物保护的需求,从而引领文博行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整理自RE睿·国际创忆馆“遗产地数字博物馆体系构建及实践应用沙龙研讨会”

图片、视频来源: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注意查收!疫情严峻,全国多家博物馆采取闭馆、限流措施
馆庆大展 | “百川汇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书画精品展”今日开幕!
专家与公众齐聚RE睿馆,共商遗产地数字博物馆的未来
这一省份发布通知!出入旅游等级文化场馆将查验疫苗接种情况
陈列展览、国际交流、专业人才,三大领域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新展 | “他们的传奇 我们的回忆” ——“瞧潮香港60+”展览亮相香港文化博物馆
浙江省召开深入推进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部署会
观展 | 终曲亦为开始——从观众留言反观坂本龙一特展
打开尘封百年的植物宝藏 三万余件植物标本将获全新“电子身份证”
北京奥运博物馆昨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河南博物院、浙江、上海地区多家博物馆今日起恢复开放!江苏各文化场馆严阵以待!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目标
全国革命文物展示联盟成立
泉州申遗成功: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的杰出范例
征稿倒计时: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